彭水,村民在紅薯地里勞作。記者 蔣雨龍 攝
  商報記者 羅永攀
  作為摩圍山旅游規劃區的又一重要景點,占地350畝的原生態苗家蚩尤九黎城,將於今年10月開門迎客。8月21日,蚩尤九黎城項目施工現場,體現地域特色和苗鄉風貌的建築已初現雛形。
  位於五大功能區域中的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,彭水探索出一條旅游扶貧新路子,並見成效。
  加強保護變生態為產業
  從彭水縣城出發,穿過摩圍山隧道,便進入彭水新城。蚩尤九黎城距離彭水縣城4公里,占地面積350畝,總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。
  8月21日,蚩尤九黎城項目施工現場,在建景區依山打造,建築均為木製結構,體現了地域特色和苗鄉風貌。“蚩尤九黎城是彭水打造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項目。”彭水縣縣長劉峰介紹,作為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,彭水提出了加強生態保護,把生態轉化為生產力的思路,大力發展民俗文化生態旅游業。
  蚩尤九黎城項目分三期建設,總投資8億元,一期工程將於10月對外開放。一期工程主要建築包括蚩尤廟、九黎宮、百苗文化長廊、北斗七星、地下迷宮、苗王府、游客服務中心等。
  造重慶首座苗家4A景區
  “九黎城還原了整個苗家文化。”彭水旅游局相關負責人稱,蚩尤廟、九黎宮、北斗七星為主建築,被建設在7座山頭上,其中以蚩尤廟為中心,集中展示苗家歌舞。目前,彭水已成立了民族藝術團,屆時將在此定時演出。
  按照旅游中等城市的定位,彭水圍繞“山、水、情、史、節”五大主題,突出“自然生態、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”三大特色,加快旅游精品景區建設,完善旅游配套設施,不斷推動旅游發展出特色、上檔次。
  蚩尤九黎城定位為生態旅游景區,將打造成我市首個苗家4A級景區,採取藝術生態、心靈生態、自然生態三合一的造園手法,修新如舊、修舊如舊的修造方式,創建借其景、悟其形、用其勢、還其魂的苗族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地。項目建成後,將成為彭水旅游的接待中心、集散中心和服務窗口,提升彭水旅游整體形象。
  扶貧搬遷與生態游結合
  依靠摩圍山旅游,鄉村旅游發展同樣紅火。菖蒲塘位於潤溪鄉櫻桃村境內,距摩圍山核心景區8公里。如今,寬闊的水泥公路直通村裡,兩旁一幢幢白牆、青瓦、紅窗的小洋樓映入眼帘,藍天下的綠地里,村民們笑容滿面。
  晏真洪是紅釉添真農家樂老闆。2012年,通過高山扶貧搬遷,晏真洪一家從山上搬到了公路邊,並蓋起三層樓的農家樂。“最初家裡人一直擔心沒人來住。”晏真洪說,今年6月開業前,通過政府“點對點”的幫扶,參加農家樂服務等培訓,家裡人逐漸掌握了“生意經”。其農家樂有22個床位,開業至今已接待游客300人次,游客主要來自主城、貴州、四川等地,利潤超過5萬元。
  與晏真洪家一樣,因高山生態搬遷而走上致富路的搬遷戶在櫻桃村有還37戶,櫻桃村成為彭水高山扶貧搬遷與生態旅游的縮影。
  每年5.5億元建生態環境
  作為渝東南生態保護區的彭水,如何將旅游與生態保護深度結合?彭水縣委書記錢建超說,將突出彭水資源特色,強化民俗生態優勢,做足“水”游樂、做強“山”度假、做好“文”風情,實現彭水旅游異軍突起。
  彭水每年投入5.5億元加快生態環境建設。加強工業企業環境綜合整治,實施“藍天行動”、“碧水行動”、“綠地行動”、“寧靜行動”,到2016年要成功創建30個市級生態鄉鎮、30個市級生態村、3個市級環境友好型社區,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縣,努力創建國家山水園林城市。錢建超說,彭水民俗生態旅游資源在渝東南地區極具代表性,有大美的山,湛藍的水,深邃的史,濃郁的情。
  相關新聞
  彭水苕粉賣到香港
  引進優質紅薯做種,大規模生產加工純手工優質苕粉,除了供應主城等地,甚至賣到了香港。
  每年10~11月,是紅薯豐收的季節,也是彭水縣鬱山鎮龍鬚晶絲苕粉專業合作社最忙碌的時節,但在8月的“淡季”,合作社法人代表葛先萍也沒閑著,她正為收穫、新廠建設等各項事務上下奔走。
  鬱山鎮龍鬚晶絲苕粉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3年,由縣供銷社、法人代表葛先萍以及8戶農民共同出資組建,是一個集生產、加工、銷售於一體的薯類加工專業合作社,現有社員2000戶,紅薯種植基地達2萬畝。2013年,專業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1800餘萬元,戶平均增收7000餘元。
  “香港‘傷心酸辣粉’每月在我這要8噸貨。”葛先萍說,除了市內、國內的一些“老客戶”外,他正在與日本以及英國等地區的經銷商聯繫,爭取讓更多產品走出國門。
  (原標題:借力摩圍山 彭水原生態苗寨景區10月亮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00cccg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